今天是:

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科建设 >> 正文

佳木斯大学2023年材料科学与工程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发布日期:2024-04-02    作者:湛兰     来源:     点击:

佳木斯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2023年


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一)研究方向

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授权点围绕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和材料加工工程方向开展研究。

(二)培养方向

学科培养方向包括:生物医学材料、耐磨材料及表面改性、轻金属及复合材料、功能材料及设计、新能源材料等5个培养方向。

(三)师资队伍

学科现有专任教师47人,其中教授12名,副教授15名,教授占专任教师比例为25%;27名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占专任教师比例为58.3%。龙江青年学者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柔性引进国家杰青基金获得者2人,并“双聘”院士,省“头雁”团队,省高校材料科学与工程骨干课教师团队,省优秀研究生导学团队,省高校创新团队等。拥有专职博士生导师11人,兼职博士生导师14人,专职硕士生导师22人,兼职硕士生导师2人。目前,本学科的学科带头人为彭太教授,材料学专业学术带头人为彭太教授、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学术带头人为唐彪副教授、材料加工工程专业学术带头人朱永长教授。

(四)培养条件

学科建有省特色应用型本科示范建设专业集群,并成立建龙钢铁现代产业学院省级钢铁行业耐磨耐热部件产业技术研究院。同时,拥有黑龙江省口腔生物医学材料及临床应用实验室、生物医学材料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省教育厅校企共建耐磨材料技术研发中心、省人才创新培养试验区金属耐磨材料及表面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新能源材料研究所等科研平台全部面向研究生开放,实验场地约4000m2,为相关方向的科研和学位论文实验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学校相关生物科学中心、机械加工中心、省农业机械实验室、化学与药学分析实验室等,均可实现实验校内共享。

二、年度建设取得的成绩

(一)制度建设

一年来,学科严格按照学校相关管理制度要求积极开展科学研究、研究生培养和学科建设等各方面工作。根据全面落实《佳木斯大学关于加快新时代学科建设的实施意见》,完成了未来5年的学科建设方案。同时,学科继续实施《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三年提升计划的实施方案》。本年度,制定了《佳木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工作办法》和《佳木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23年招收攻读博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方案》,顺利完成硕士和博士的招生工作。推出了《关于开展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计划活动的通知》,培育和鼓励研究生授课教师积极申报研究生精品课建设项目和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建设项目积极参加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竞赛。

(二)师资队伍建设

学科采取“包干制”引进优秀师资补充师资队伍,引进博士5人崔西明、于晓妍、华军、朱晓彤、尹迪硕士3人(齐晓婷、田宇、叶丹)。根据《佳木斯大学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及管理暂行办法》开展导师遴选工作2023年新6名硕士生导师、7名博士生导师。邀请到哈尔滨工程大学巫瑞智来校开展研究生导师培训,学院研究生导师本年度参加培训会议共6次。

学科派出1名教师赴东北大学学习交流深造,1人赴企业挂职。协办“第四届国际电化学能源系统大会”国际会议,1人做学术报告。累计参加行业、学会或协会会议21次,参会达40余人次。邀请哈工大、中山大学等知名高校教授来校作报告6次。

(三)培养建设条件

开展黑龙江省二期特色学科建设项目—口腔生物医学材料研发及个性化制造特色学科建设,本年度拨付200万元本年度学科纵向课题累计金额95万。横向课题6项,累计金额91万。学科累计筹措经费120余万元为研究生培养购置急需的科研设备。2023年口腔生物医学材料及临床应用省重点实验室新增激光选区熔融设备、接触角测量仪、冷冻干燥炉、等离子球磨机、真空炉等22台(套)。具有完整的材料制备及检测平台,特别是在耐磨材料、轻金属复合材料、表面技术等方面具有深厚的积淀和雄厚的技术储备,相关设备和平台可以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

学科为研究生上课和开展学术交流,专门改造了近百平米的学术报告厅,同时提供专用多媒体教室专用学习工作间以及学科实验中心和科研创新基地。

本年度,学科按照《佳木斯市关于环佳木斯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规划建设方案》已申报产教融合示范基地,未来将建立一个集创新、教育、研究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率的创新实训智造基地—产教融合示范基地。为学科发展和研究生培养提供更有力保障和更完善的科研平台。

(四)科学研究工作

鼓励教师申报各级各类基金项目,共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省自然科学基金13项,获批省教育厅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11项、科研业务费优秀团队项目1项、优秀青年教师支持计划1项及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项目1项,横向课题6项。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论文19篇;获得发明专利3项。

学科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现与七台河的亿达信能源有限公司、宝泰隆石墨烯新材料有限公司和万锂泰电材有限公司3家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此外,学院分别与黑龙江建龙钢铁有限公司、威海泷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和新铂科技(东莞)有限公司、山东微井科技化工有限公司等建立合作。

(五)招生与培养

学科2023年招收博士研究生14名,其中包括硕博连读2名和直博1名,普通招生录取率为64%,招收硕士研究生17,其中保研3名。依据《佳木斯大学博士学位申请和授予暂行办法》(佳大研发〔2015〕4号)学科有7名博士研究生顺利毕业并取得博士学位。通过严格执行《佳木斯大学硕士学位授予工作条例》和《佳木斯大学关于严格研究生学位论文各环节管理的规定》,学科有6名硕士研究生顺利毕业并取得硕士学位。2024年拟申报材料与化工专业硕士点,目前已完成申报材料初稿。4名博士后进入博士后流动站工作,其中全职博士3名。

三、学位点建设存在的问题

1. 学科建设方面的师资队伍建设引进高层次人才困难

2. 科学研究方面高质量成果和项目不足,本年度尚未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 博士点现有在读博士研究生存量过多。

4. 学科科研平台建设还需要补充和完善。

四、下一年度建设计划

针对学位点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下一年度建设改进计划,包括发展目标和保障措施。

(一)高层次人才引进,现有人才的培养。

1. 聘请国内知名学者来校讲学,并洽谈柔性引进事项。

2. 重点培养具有潜力的高级职称教师,配备优秀的教学科研团队,申报头雁、春雁等计划,省级教学名师,龙江学者。

鼓励联合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以上。采取如下举措。

1. 鼓励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给予一定的前期经费支持;

2. 邀请业内专家开展基金辅导1-3次。

报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5项。采取如下举措。

1. 鼓励申报省自然科学基金申报,给予一定的前期经费支持;

2. 邀请院内专家开展基金辅导1-3次。

)发表SCI、EI论文或核心论文15-30篇;申报发明专利3-5项;出版专著1-2部;申报校级及以上科研奖励1-2项;横向课题立项1-3项。采取如下举措。

1. 凝练学科方向,打造科研团队;

2. 鼓励和支持优秀科研骨干开展创新性研究工作;

3. 深化与周边企业合作、交流。

(五)督促导师和超期毕业的博士研究生加快科研进度。对于科研方向不明确、科学研究开展确有困难的研究生,组织学科专家帮助其凝练方向、对接协助指导教师。

(六)学科科研平台建设,采取如下举措。

1. 申报产教融合示范基地,争取省市资金支持。

 2. 争取专项资金补充和升级平台大型设备。